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宏發股份股票,以及宏發股份股票為什么一直跌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一、大醫藥
1.抗腫瘤創新藥(生物制藥)
恒瑞醫藥(SH:600276),貝達藥業(SZ:300558),中國生物制藥(HK:01177),翰森制藥(HK:03692),信達生物(HK:01801),百濟神州(HK:06160),君實生物(HK:01877),齊魯制藥。
2.CRO(CXO)為新藥研發提供臨床試驗全過程專業服務的合同研究組織:
藥明康德(SH:603259),泰格醫藥(SZ:300347),康龍化成(SZ:300759),凱萊英(SZ:002821),藥石科技(SZ:300725),藥明生物(HK:02269),昭衍新藥(SH:603127)。
3.生物疫苗:
長春高新(SZ:000661),智飛生物(SZ:300122),康泰生物(SZ:300601),沃森生物(SZ:300142),華蘭生物(SZ:002007)
4.眼科醫療服務:
愛爾眼科(SZ:300015),歐普康視(SZ:300595)
5.口腔醫療服務:
通策醫療(SH:600763),美亞光電(SZ:002690),正海生物(SZ:300653)。
6.高端醫療器械:
邁瑞醫療(SZ:300760),健帆生物(SZ:300529)
7.高值醫用耗材:
樂普醫療(SZ:300003),大博醫療(SZ:002901),凱利泰(SZ:300326),信立泰(SZ:002294)
8.體外診斷
安圖生物(SH:603658),金域醫學(SH:603882),新產業(SZ:300832),艾德生物(SZ:300685),邁克生物(SZ:300463),萬孚生物(SZ:300482)
9.連鎖藥房:
益豐藥房(SH:603939),大參林(SH:603233),一心堂(SZ:002727),老百姓(SH:603883)
10.超級名牌中藥:
片仔癀(SH:600436),云南白藥(SZ:000538)
11.原料藥:
司太立(造影劑大王-SH:603520),天宇股份(SZ:300702),普利制藥(SZ:300630)
二、大消費
1、白酒
一線白酒
貴州茅臺:高端白酒第一品牌, A股"股王"。
五糧液:濃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將受益于改革紅利的釋放。
瀘州老窖:高端白酒龍頭之一,國窖1573是國內唯一的濃香型有機白酒。
二線白酒
山西汾酒:清香型白酒龍頭,山西省內白酒龍頭,市占率超50%,省外市場基本實現全國化。
洋河股份:江蘇省內白酒龍頭,省內市占率第一,布局全國化。
三線白酒
老白干酒:河北地區優質白酒企業(河北省占率12%),旗下擁有知名品牌“衡水老白干”,獨有老白干香型
金徽酒:甘肅優質白酒龍頭(甘肅市占率20%),旗下擁有“金徽”、“隴南春”兩大品牌。
2、啤酒
青島啤酒:全國份額第二的啤酒廠商(占比15%),旗下青島啤酒品牌價值多年保持中國啤酒行業品牌價值第一。
重慶啤酒:控股股東嘉士伯注入品牌及資產后成為全國份額第五的啤酒廠商(占比6%),在西部地區為強勢品牌。
珠江啤酒:全國份額第六的啤酒廠商(占比4%),在南方為強勢品牌。
3、乳制品
伊利股份:國內最大的乳制品企業,在各類型乳制品賽道均為市場龍頭,擁有“金典”等高端品牌。
光明乳業:全國乳制品龍頭,各類乳制品銷售收入居全國第三位。
4、調味品
海天味業:全國最大的調味品龍頭企業,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食醋等多種調味品,醬油產銷量22年穩居第一。
恒順醋業:國內食醋第一品牌,四大名醋香醋的代表拳頭產品食醋連續20年銷量全國領先。
5、榨菜鹵制品面包
涪陵榨萊:主導產品為烏江牌系列榨菜,為中國最大的榨菜加工企業,榨萊腌菜制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絕味食品:鹵制品行業內的龍頭,門店數量、收入規模均為行業第一。
桃李面包:短保面包行業寡頭,在短保面包行業的市占率約37%。
6、休閑食品
良品鋪子:高端零食品牌,主營休閑食品的研發、采購、銷售和運營,通過數字化技術優化了供應鏈管理及全渠道銷。
洽洽食品:炒貨行業龍頭,葵花子市占率第一。
三只松鼠:休閑零食電商龍頭品牌。
7、速凍食品
安井食品:專注于火鍋料制品、速凍米面制品的相關業務,并在人造肉、植物蛋白領域有相關投入。
三全食品:專注于速凍米面領域,產品包括速凍湯圓、速凍水餃、速凍粽子等,2019年10月進行股票回購。
8、肉制品
雙匯發展:雙匯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養殖到運輸全產業鏈覆蓋,品牌價值連續20多年居中國肉類行業第一。講個機會:
金字火腿:金華火腿行業龍頭企業,旗下食品城是浙江冷凍食品的集散中心,人造肉產品已經在售。雙塔食品: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產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肉生產商Beyond Meat的供應商。
9、面條麥片
克明面業:中高端掛面龍頭,有300多個品種的掛面產品,品牌在超市渠道市占靠前。
西麥食品:國產燕麥龍頭,市占率第二名。
10、保健品
湯臣倍?。簢鴥葼I養保健品龍頭企業,產品涵蓋蛋白質粉、液體鈣等,擁有“湯臣倍健"、"健力多"等品牌。
11、餐飲店
全聚德:中式餐飲龍頭,涵蓋烤鴨類產品、即食休閑類產品、中秋月餅、仿膳糕點、湯圓、醬類等。
12、家用電器
白電
美的集團:產品涵蓋空調、冰箱、洗衣機、小家電等諸多領域,各類產品市占率靠前,多元化效應顯著。
格力電器:注于空調領域,空調市占率長年位居全國前列,產業鏈覆蓋上下游,是空調領域的絕對龍頭。
黑電
海信視像:專注于顯示產品的相關業務,激光電視龍頭企業,推出過全行業首款75寸激光電視產品。
小家電
蘇泊爾:國內廚房小家電龍頭之一,產品涵蓋電飯煲、電磁爐、壓力鍋等,市占率長期居國內前列。
九陽股份:國內廚房小家電龍頭之一,食品加工機領域突出,渠道下沉持續進行。
新寶股份:小家電出口龍頭之一,咖啡機、烤箱等產品出口份額長期居第一位,擁有多個爆款產品。
小熊電器:國內著名的“創意小家電”企業,產品涵蓋養生壺、酸奶機等,具有較強的新品開發能力。
廚電
老板電器:專注于廚房電器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產品涵蓋抽油煙機、燃氣灶等,油煙機多年全國銷量第一。
13、家居
索菲亞:中國定制衣柜行業的第一品牌。
歐派家居:整體廚柜領域龍頭企業,在整體家居行業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江山歐派:國內首家木門上市公司,與恒大、萬科、保利等戰略合作。
顧家家居:全球最大的軟體家居運營商之一。
公牛集團:以轉換器、墻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龍頭。
水星家紡:中高檔被芯、枕芯等床上用品龍頭,2019年電商"618"活動中,在天貓平臺連續五年取得品牌行業銷第一。
14、免稅
中國中免:全球第四大免稅業務運營商,我國免稅店龍頭企業。孫公司中免海南將擴大公司離島免稅業務規模。
王府井:百貨業全國性連鎖零售企業,獲財政部授予免稅品經營資質,允許公司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
15、旅游酒店
錦江酒店:國內酒店龍頭,酒店和客房數量居行業第一,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
首旅酒店:國內酒店龍頭主要品牌為如家、莫泰,行業市占第三,實控人為北京市國資委。
宋城演藝:中國最大的演藝集團之一,擁有現場演藝、互聯網演藝和旅游休閑三大板塊。擁有宋城旅游、珠海宋城演藝谷等景區。
16、商貿零售
永輝超市:全國性超市龍頭,在全國24個省市已發展超700家連鎖超市,是業內少數持續擴張,并大部分能盈利的超市企業。
百聯股份:經營網點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超過5000個,涵蓋了零售業各種業態,如百貨、超市、大賣場、便利店、購物中心、品牌折扣店、專業專賣店等。
老鳳祥:中國首飾業最老牌、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珠寶首飾龍頭企業;控股股東為上海國資委。
17、美妝
珀萊雅:國產護膚品龍頭,旗下擁有珀萊雅、悅芙媞、貓語玫瑰等品牌。
上海家化:主營美容護膚、個人護理、家居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品牌包括六神、佰草集、玉澤、雙妹等。
丸美股份:國產眼霜龍頭,旗下擁有丸美、春紀、戀火等品牌,國際奢侈品龍頭LVMH為大股東之一。
華熙生物:全球玻尿酸原料龍頭,市占40%,近年發力護膚品品牌潤百顏、夸迪、推出爆款故宮口紅。
18、電商運營
壹網壹創:美妝個護類電商代運營龍頭,主要合作客戶有百雀羚、OLAY等國內外大牌。
青松股份:原主業為松節油加工,18年收購我國化妝品代工龍頭諾斯貝爾后,面膜及護膚品占營收一半以上。
19、服裝
海瀾之家:國內男裝龍頭企業,2017年與天貓展開全面戰略合作,2018年騰訊耗資25億元戰略入股服裝。
比音勒芬:主營自有品牌比音勒芬服飾,品牌積淀已有16年時間。
20、電影
中國電影:國內電影市場唯一產業鏈全覆蓋的公司,擁有唯一的進口影片引進權,唯二的進口影片發行權。
萬達電影:國內最大的院線公司,收購了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旗下另有萬達傳媒、傳奇影業等制片公司。
光線傳媒: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電視制作和運營商,覆蓋影視劇、動漫等領域、持有貓眼文化19%股份。
華策影視:頭部電視劇龍頭,產能規模穩居全行業第一,擁有電視劇+網劇+電影+游戲的泛娛樂產業能力。
芒果超媒:在視頻行業排名第四,也是主流視頻網站中唯一盈利的公司,實控人為湖南廣電,屬于地方國有企業。
21、網紅
星期六:收購遙望網絡切入后開展網紅達人在抖音、快手、淘寶、小紅書等平臺的直播、營銷業務。
天下秀:獲評為獨角獸企業,主要股東為新浪集團,自主研發的系統能高效匹配廣告主與適合代言的網紅。
22、網文
中文在線:國內最大的正版數字內容提供商之一;在數字閱讀方面排名行業第二。
掌閱科技:在我國數字閱讀行業排名第三,有聲書業務發展快速。
23、寵物
中寵股份:全球知名寵物食品運營商,涵蓋寵物零食和主糧兩大類,產品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佩蒂股份:專營寵物營養保健型食品,產品主要銷往北美、歐盟、日本等地。
三、大科技
1、芯片(設備材料):天風證券的臺柱子,曾經的電子行業白金分析師,趙曉光先生一直力推芯片上游的設備和材料,他認為下游的崛起必然會帶動上游的崛起。
重點:北方華創(中軍),中微公司(中軍),滬硅產業(龍頭),至純科技,萬業企業,芯源微,精測電子,賽騰股份,天通股份,中環股份,飛凱材料
2、芯片(光刻機):光刻機是國產替代的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其中光刻膠和光刻氣也屬于芯片上游材料。 重點:南大光電(龍頭),上海新陽,容大感光,晶瑞股份,雅克科技,華特氣體,福晶科技,清溢光電,菲利華
3、芯片(IGBT):IGBT應用范圍廣,尤其在新能源車應用,成長空間大。
重點:斯達半導(中軍),聞泰科技,揚杰科技,捷捷微電,臺基股份,華微電子
4、芯片(傳感器):5G時代大量運算都在云端完成,智能終端成了一個輸入輸出的平臺,傳感器變得極為重要。
重點:圣邦股份(中軍),韋爾股份,卓勝微,賽微電子
5、芯片(其他)
重點:兆易創新(中軍),瑞芯微(龍頭),大唐電信(龍頭),深科技,長電科技,晶方科技,瀾起科技,紫光國微
6、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光學、射頻、功能件、無線充電是智能手機未來四大創新方向。消費電子短期看智能手機疫情后的全面復蘇,中期看無線耳機快速增長,長期看新能源汽車宏大空間。
重點:立訊精密(中軍)(無線耳機),藍思科技(龍頭),春秋電子(龍頭),漫步者(龍頭)(無線耳機),歌爾股份(無線耳機),歐菲光,長盈精密,長信科技,風華高科,領益智造(無線耳機),信維通信,欣旺達,水晶光電,安潔科技,虹軟科技
7、消費電子(面板):面板價格在6月份的報價已全面觸底,研報預計面板價格將在三季度全面上漲。研報稱臺系LED大廠晶電日前要求其Mini LED上游積極備料數月,如此積極動作相當罕見,應該是Mini LED產業即將啟動的前兆。
重點:京東方(中軍),三安光電(中軍)(Mini LED),TCL科技,智云股份,深天馬,聚飛光電(Mini LED)
8、汽車(鋰電池):鋰電池是新能源車價值最大的零部件,要注意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以及磷酸鐵鋰技術方向的回歸。
重點:寧德時代(中軍),新宙邦(龍頭),當升科技,璞泰來,天賜材料,恩捷股份,杉杉股份,科達利,比亞迪,億緯鋰能
9、汽車(電子):汽車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令汽車越來越像一個大號手機加四個輪子。很多消費電子企業有望把制造能力橫向復制到汽車領域。智能座艙是汽車電子的核心。
重點:德賽西威(智能座艙),均勝電子,伯特利,中科創達
10、汽車(其他)
重點:三花智控(中軍),拓普集團,德聯集團,宏發股份,銀輪股份,金杯汽車,春風動力,凌云股份,貴航股份(軍工)
11、光伏(HIT):HIT即異質結電池。光伏當前廣泛應用的P-PERC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潛力僅23%左右,HJT等高效技術有望實現 23%以上的轉換效率。
重點:邁為股份(龍頭),捷佳偉創,金辰股份,山煤國際
12、光伏(玻璃):特斯拉光伏屋頂前景被廣泛看好,光伏玻璃是光伏屋頂最邊際受益的環節。
重點:福萊特,亞瑪頓(業績彈性最強)
13、光伏(其他)
重點:隆基股份(中軍),錦浪科技(龍頭),通威股份,福斯特,中環股份
14、數據中心(IDC):數字地產,越是一線城市越值錢。
重點:數據港(中軍),光環新網(中軍),浪潮信息(中軍),奧飛數據(龍頭),鵬博士,寶信軟件,沙鋼股份,杭鋼股份,佳力圖
15、信創(信息化應用創新):原來的自主可控軟件分支,現在被稱為信創。要注意華為鯤鵬產業鏈。
重點:中國軟件(中軍),中國長城(中軍),用友網絡(龍頭),中科曙光,誠邁科技(鯤鵬產業鏈),常山北明(鯤鵬產業鏈),東華軟件,金山辦公,寶蘭德,卓易信息,中孚信息
16、醫療信息化:疫情后公共衛生支出將常年大幅增加,醫療信息化提速。
重點:衛寧健康
17、游戲:大科技TMT領域估值最低的行業是傳媒,游戲是其中業績成長最佳的分支,不僅中報有望高增長,三季度還會有多個爆款游戲面世。
重點:三七互娛(中軍),凱撒文化(龍頭),盛天網絡(龍頭),富春股份,完美世界,游族網絡,世紀華通,掌趣科技,吉比特,電魂網絡,順網科技, 寶通科技
股票行業的好壞,主要要看這個行業在未來當中的需求。很多行業是相輔相成的,有些具有確定性,有些則需要行業的進步才能帶動:
第一,5G行業的發展,還記得4G的發展帶動了很多,如美團、餓了嗎等外賣平臺,如OFO、摩拜單車等共享產業。那么5G在大幅應用之后,隨著網絡速度的加快,虛擬現實、影音技術、技術支持、服務業、社交等都將迎來變革,值得期待。另外數字化的加速,網絡安全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空白需要填補。
第二,隨著傳統基建行業的逐步飽和,以新基建為代表的的特高壓、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汽車充電樁、老舊小區改造等行業也將迎來機會。這些行業都是在未來當中存在確定性的行業,是由需求誕生的。
第三,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亟待解決。要想扭轉環境惡化的局勢,環保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氣環保,固態廢棄物處理,水資源環保等都將出現井噴式的機會。
第四,金融業的發展,能夠幫助實體企業直接融資??v觀發達國家的經濟,金融在GDP當中的占比遠遠高于我們,所以當前金融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萍嫉陌l展也能夠助力金融創新,讓資金充分利用,回哺實體經濟。
綜合來說:投資不單單是技術面的研究,更多的是要關注整個行業的機會,特別是科技的機會。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科技生產力的發展。
特斯拉(TSLA.NASDAQ) | 工程力、產品力、品牌力詮釋特斯拉競爭力Model 3國產化重構產業鏈機遇
特斯拉及特斯拉產業鏈處爆發前夕。目前是特斯拉憑借Model 3跨入成熟量產車企陣營的關鍵時點,同時是電動車企證明以自身實力實現穩定盈利的歷史拐點。作為明星電動車企,特斯拉本身具絕對競爭優勢,我們認為其核心車型處產能突破前夕,且上海工廠落地重構特斯拉產業鏈,新機遇已現
上海工廠加速推進,特斯拉開辟新戰場,關注現有及潛在供應商業績彈性。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預計特斯拉2018、2019、2020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5、11.5、14.5億美元,EPS分別為-3.18、6.69、8.45美元。我們以EV/銷量指標作為估值方法,2019年為0.18(百萬美元/輛),假設相對傳統車廠的估值溢價由10倍收窄至4倍,對應目標價468.9美元。首次覆蓋,給予公司 “買入”評級。
建議持續跟蹤2019年特斯拉供應鏈變動情況。隨上海工廠落地,現有供應商彈性增大且將于2019年逐漸釋放,潛在供應商有望入局享受特斯拉本土化紅利,帶來業績增量。預計2019年相關訂單將密集公布。
風險提示
“馬斯克”風險;現金流壓力;Model 3 產能爬坡;工廠和新品落地不及預期;競爭對手風險;電動車受汽車增速減緩影響;多、空方對決影響股價。
一、總論
特斯拉作為備受矚目的“燃油車顛覆者”,以高舉高打的品牌定位以及對終端消費的重新定義成為電動車明星公司。我們認為特斯拉前景與風險并存。
以DCF折現法及EV/銷量為指標的可比公司法(整車企業銷量與股價相關性強,故最終采用此法)對股價進行估值,2019年EV/銷量指標為0.18(百萬美元/輛),假設相對傳統車廠的估值溢價由10倍收窄至4倍,對應特斯拉股價468.9美元,55%上行空間。首次覆蓋給予 “買入”評級。
特斯拉在工程力、產品力、品牌力,以及智能駕駛領域具絕對競爭優勢。通過對現階段車企的運轉模式的探究,我們認為特斯拉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制造、消費和互聯網三個層面:工程力上,特斯拉在垂直整合一體化下,電池降本高于預期;且牢控三電核心技術,零部件采購上存在降價空間。產品力上,Model 3已步入電動車小爆款梯隊,在細分市場基本無競爭對手,盈利能力進一步上行空間大。品牌力上,直營店、充電樁模式重塑汽車終端消費體驗,享顛覆者估值溢價。智能駕駛領域,依靠OTA、積累的龐大數據進化。特斯拉在工程力、產品力、品牌力,以及智能駕駛領域具絕對競爭優勢。
特斯拉路徑對中國企業具啟示作用——電動車首發者,但不是唯一成功者。將自主品牌比亞迪、造車新勢力蔚來與特斯拉對標:比亞迪與特斯拉在三電技術、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上具相似之處,而產品定位、布局與目標市場上有很大區別;而蔚來與特斯拉均出身于互聯網,產品定位、車型推出軌跡及運營模式相似,在核心技術及品牌力上具差異。從地位上,由馬斯克帶領的特斯拉是獨一無二的,但不會是唯一成功者,其路徑對“后來者”具借鑒意義。其中,比亞迪和蔚來有占據全球三分之一份額的中國車市為支撐,將行業趨勢與自身優勢結合,有望在電動車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于特斯拉、于供應商、于中國電動車市場,上海工廠落地帶來新變量。
交付量上升提振特斯拉業績,改善盈利狀況:
二、汽車運轉模式探究
工程力向產品力、再到品牌力的轉化
2.1什么是整車企業競爭力:具制造+消費+互聯網三棲屬性
汽車行業競爭本質:在公司領導者指引下,將制造環節刻畫的“信息”有效傳遞到消費環節,實現由工程力向產品力、再到品牌力的轉化。而互聯網屬性將汽車變成硬件平臺,大量“信息”更易傳遞,改變盈利模式。
整車企業競爭力如何體現在制造、消費和互聯網屬性上:
預計市場對特斯拉關注點也將隨著三電核心技術→生產瓶頸→整合能力帶來的成本優勢→Model 3爆款→服務運營→智能駕駛整條線順沿變化,此外,馬斯克個人影響力仍如影隨形。
2.2競爭力如何映射到股價:銷量追蹤法有效
整車企業競爭力最終以量、價呈現,且在制造層面和消費層面有差別。從制造層面來看:量受生產效率制約,價受成本驅動。而消費層面來看,量取決于消費者接受度,價取決于品牌力。而在市場充斥大量競品、購車者離散度較大情況下,汽車作為成熟的工業品及消費品,在定價、售價體系上已趨于穩定,單車盈利水平較為確定,此時銷量決定企業盈利彈性。
以產銷量為投資導向,最終反映到股價上。由于下游需求過于分散,市場主要通過追蹤產銷量、庫存等方法研究汽車行業(常見有乘聯會、中汽協以及上牌數等),進一步反映到投資層面。因此,整車企業產銷量與股價相關性較大,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表現不同,前者在單車盈利較為穩定以及車型體系較成熟的情況下,主要看銷量,受消費環節制約;后者仍有待市場驗證,主要看產量,受制造環節驅動。
三、“三力”維度下,特斯拉具何種競爭力?
3.1 前期制造工程力:牢控三電技術,電池工廠行業領先
特斯拉牢牢把控三電,電子高度集成化。電動化背景下,25%的零部件呈電子集成化趨勢。與過去傳統車廠主攻發動機總成技術類似,電動車三電系統(電池、電機和電控)是廠商需牢牢掌控的核心技術。傳統內燃機汽車廠商有約三成價值量的零部件為“自制”,而特斯拉達一半,且高于其他電動車企水平(30%~50%)。但此種高度自制化主要由其他零部件簡化、三電占比提升引起,特斯拉要實現高速發展仍需構造更靈活的供應體系。
特斯拉三電技術領先行業。行業開拓者往往需要在技術路線中反復權衡,選擇最優路徑。在三電系統的諸多領域(技術、材料等),特斯拉首發定義三電技術,并不斷自我優化。
工廠是最具競爭優勢的“產品”。福特的Model T汽車并不能算是產品,它僅是一款能快速被競爭者制造出來的汽車,而福特的River Rouge工廠(汽車流水線始祖)包含著整個汽車的設計以及強大的工程制造能力,是實現造車的根本。因此,現階段特斯拉旗下的Model車型并不算其真正的護城河,車型容易被模仿,但隨Gigfactory系列工廠建成,特斯拉將擁有優質車型“變現”能力,這是后來競爭者難以在短時間內企及的壁壘。
高自動化路徑:蜜糖還是砒霜?區別于傳統廠商逐漸用機器替換人工的做法,硅谷基因使得馬斯克對于自動化推崇過于激進,Model 3生產線向高度自動化指引。而在自動化產線受挫后,Model 3并行兩條車身生產線:一條較低自動化水平的機器生產線;另一條使用大量手動過程的GA4帳篷線。長期看,手工做出零部件標準化性差,高自動化仍是戰略方向,暫行的雙軌線僅是為快速提升產能的妥協。短期看,特斯拉要達到7千輛/周的穩定產能離不開手工流程,且主要依靠延長工人工時實現;但是7千輛以上的穩定周產能需在自動化產線良品率上實現突破。
“特斯拉們”仍面臨工程制造考驗。相對來說,造車難度高、技術更迭慢,經過百年發展,成熟整車企業造車速度基本相近。而Model 3難產時裝配時間超100小時,遠高于行業平均的45小時(豐田以30小時居最高水平)。目前跨界而入的“特斯拉們”,大多數只關注電動車潛力,而未意識到汽車作為兼具產業成熟化和需求多樣化的行業,整個生態圈從油到電的替換困難非常之大,其行業變遷速度遠低于其他行業,工程制造問題僅是第一步考驗。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面臨的考驗:
3.2 工程力:核心部件自制,與外部供應商良性合作
整車廠與零部件廠商如何分工?對于整車廠,核心在整合能力,需從消費者需求及相關設計出發,對零部件公司提出產品指引,通常會掌握關鍵動力技術。對于零部件廠商,核心在于技術帶來的話語權,其作用在于轉移整車廠的投入,其風險遠低于整車廠,與汽車整體景氣度相關性大。而兩者具體分工基本取決于整車廠:核心競爭力部分或高收益,則自制;反之則外包至零部件廠商。
特斯拉與最重要供應商——松下的關系?在電池上,特斯拉與松下深度綁定,積累了近10年的電池制造經驗。松下主要供應電芯。電池的大部分核心設計仍由特斯拉完成,包括改進電芯結構、優化模組以及熱管理、電池管理系統。經過特斯拉一系列優化后,其電池壽命遠優于松下自己出貨的電池(循環500次后,特斯拉剩95%電池容量,而松下為70%)。特斯拉60%的專利集中在電池,松下更接近制造者角色(以特斯拉為主的汽車電池業務占集團營收比例三分之一),其在Gigfactory中的投資占比約30%。
特斯拉與零部件供應商的關系:出價合理,穩定、良性合作。定制化下,特斯拉供應商多為獨供模式。不同于國內頻出的整車廠深度壓榨零部件廠商的做法,成本驅動可能導致部分零部件廠商偷工減料的行為。特斯拉對零部件供應商出價合理,更傾向與零部件廠商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以A股中最純正的特斯拉產業鏈標的——旭升股份為例,其主營鋁壓鑄件,特斯拉貢獻營收占比超60%。由于公司向特斯拉銷售的產品毛利率遠高于一般工業類產品,其綜合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公司。
3.3 產品力:打造爆款模式,Model 3為關鍵
Model 3承載批量生產的目標。爆款為整車企業最重要的“現金奶?!?,如哈弗系列每年為長城帶來30-40億的利潤。特斯拉實行高舉高打的戰略打法,2006年、2008年、2012年相繼推出的roadster、Model S和Model X已打出品牌度。因此,后期推出定位中低價位的走量車型非常關鍵,而基礎價3.5萬美元的Model 3承載此目標,以單一車型規?;瘜崿F成本最優,有望成為現金流支柱。
什么樣的銷量算電動車爆款車?電動車發展是向燃油車成熟市場靠近的過程,以燃油車集中度為基準(取銷量、集中度兩種方法中的較大值),延伸至單款電動車,爆款線為17.8萬輛,而2018年Model3以近15萬輛的銷量,接近小爆款區間。
Model 3是否具進一步的爆款競爭潛力?Model 3 目前最重要市場為美國市場,下一步即將進入占據全球新能源車半數的中國市場。其面臨兩方面競爭:一是價格相近的燃油車,Model 3能博取的燃油車市場為新增量市場,車型價格為最敏感因素;二是定位相當的電動車,現階段大部分競爭者仍處儲備期,此時配置至上。
對標純電動車,在美國市場上,2018年全年Model 3銷量超后5名總和(其中Model X、Model S位列第3名、第4名),且目前熱賣的日產leaf、雪佛蘭Bolt和寶馬i3等均屬小型車,未與特斯拉構成直面競爭。Model 3直接競爭車型基本均在儲備期,于明年大規模交付,且價格均高于Model 3,例如歐美系的梅賽德斯EQC、奧迪e-tron、保時捷Taycan以及捷豹路虎I-Pace等;自主品牌比亞迪秦pro、Marvel X以及蔚來ES8進入競爭區間,但品牌力不敵Model 3。
Model 3 處產能爬坡,量比價重要。需求端上,Model 3仍積壓近30萬訂單(2017年的45.5萬訂單取消率低于20%);供應端上,產能于2018年Q3達到5300輛/周,為主要瓶頸。
Model 3 盈利能力如何?特斯拉由從高版本向低版本下沉,以維持與主流車企相當的毛利率。此外,其SG&A、R&D和D&A費用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SG&A為影響盈利的最大“元兇”,直營店模式下,人力成本高企,特斯拉已開啟降費計劃。而Model 3盈利關鍵在于規?;档偷某杀灸芊竦窒姹鞠鲁恋拿蕮p失,預計未來其盈利水平將維穩,或小幅提升。
R&D、D&A占營收比例高于行業平均,符合特斯拉戰略。特斯拉研發費用高于行業,表現為在三電核心技術、智能駕駛上的大力投入;折舊攤銷費用占比高,主要因為充電站、電池廠及直營店是重資產模式。
3.4 品牌力:重塑汽車終端消費體驗,支撐估值溢價
打造燃油汽車顛覆者形象。類似于蘋果重新定義智能手機,顛覆諾基亞等傳統手機商;特斯拉以燃油車顛覆者形象造勢,重塑汽車終端消費體驗,以標杠企業示人,率先培養品牌追隨者,一舉一動獲得最大的市場熱度,一定程度上脫離與跟風者的成本競爭。
與蘋果同具“頭部效應”基因。作為智能手機的頭部品牌,iPhone價格年年攀升,仍難阻擋消費者因為其創新能力和便捷體驗而買單,其利潤占全球智能手機銷售營運利潤的80%。特斯拉 “頭部”路線初見端倪:
特斯拉對汽車終端消費體驗的兩大革新——直營店與充電樁。
3.5 互聯網加成屬性:智能駕駛點睛,未來競爭力所在
智能駕駛發展路徑尚未達成共識。傳統整車廠如奧迪、通用、Uber、豐田、福特等均創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而互聯網企業如谷歌waymo、百度Apollo等憑借算法優勢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整車廠合作開發定制化車輛發力智能駕駛。但兩者之間策略有很大差異,前者以量產銷售為目標,后者著力構建系統平臺,智能駕駛發展路徑尚未統一,暫時無法得出誰更主流的定論。目前僅特斯拉、奧迪(A8,L3級)的自動駕駛車型實現量產上市。
特斯拉面臨智能駕駛事故的歸責和監管難點。特斯拉在車輛自主權方面面臨許多障礙,技術挑戰是一方面,歸責和監管是另一方面。2016年以來,特斯拉發生多起重大事故。事故后,特斯拉將“自動駕駛”的描述修改為“輔助駕駛”,并將原因歸結于駕駛員的疏忽,反復強調駕駛員在行車中的責任和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性。在L2(駕駛者為責任主體)向L4(系統為責任主體)進階過程中,事故責任主體確定仍是問題。
四、特斯拉上海工廠將改變什么?
4.1 對于上海:帶動當地經濟,利好長三角汽車產業鏈集群
整車廠及其產業鏈對地方GDP帶動能力強。汽車與房地產被并稱為保障地方經濟、稅收和就業的兩座山峰,以長城為例,其對保定的GDP貢獻近三成;而在汽車制造業量級最大的上海,汽車制造產值占GDP比例達25%。整車及其能帶動的上百家零部件產業鏈仍是各地政府引資的香餑餑。
特斯拉工廠落地對上海意味著什么?以特斯拉對加州及弗里蒙特的經濟貢獻為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直接運營項目、各級供應商、特斯拉及供應商員工消費所產生的經濟貢獻。以加州為例,特斯拉的業務提供5.1萬個工作崗位(直接業務涉及2.0萬人,供應鏈及人員消費貢獻3.1萬人);產業鏈銷售活動達106億美元,盤活20億美元的一級供應商(2000多家)及8億的其他級供應商。而上海工廠包括25萬輛產能(包括Model 3和Model Y),投資額達20億美元(不包括電池),且部分資金可能由上海政府以債務形式提供支持。特斯拉工廠落地上海,利好其電動車市場及地方經濟,此外,江浙滬地區的汽車產業鏈集群有望受益于此。
特斯拉國產化對供應商的業績增量貢獻?受成本下降需求以及訂單供不應求驅使,上海工廠可能最初以CDK組裝業務呈現——即從弗里蒙特運輸車身,從Gigafactory運輸電池pack和動力總成,在中國組裝。
4.2 對于特斯拉:搶占戰略地,國產化降本沖量
中國市場為特斯拉存活的戰略地。首先,目前特斯拉中國業務占比約10%,不同于日韓市場被本地車企占據情形,中國尚未在豪華車領域培養起具競爭力的日主品牌,對國外品牌包容性大。其次,以燃油車對標,中國具絕對的豪華車消費能力,2017-2018年28萬以上的中高端市場并未受汽車整體下滑影響,30萬以上的市場對品牌黏性極高,從BBA在我國燃油車領域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得到驗證。而特斯拉占領中國電動車高端市場,為獲得穩定銷量最重要的一環。
特斯拉主要銷往國內一線城市。2017年至今特斯拉在中國Model S和Model X合計銷售3.3萬輛,北、上、廣、深、杭地區特斯拉銷量占比達80%(其中北京、上海為消費主力,占據半壁江山)。而特斯拉中國業務圍繞一線城市布局,在北、上、廣、深、杭、成、渝等城市擁有多家體驗店與服務中心。受益于牌照驅動、消費力堅挺及基礎設施完善等利好因素,未來國內一線及限牌地區仍是特斯拉主陣地。
Model 3國產化后基礎版價格有望降至30萬級。國產化后影響對特斯拉售價影響在4點:(1)零關稅;(2)中國廉價的勞動成本,假設降低30%;(3)本土采購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價格優勢,假設降幅15%;(4)整車運費變為價格更低的零部件運費,最終純運費1.2萬。經測算,model 3基礎版、中程續航電池版、長續航電池全輪驅動版以及高性能全輪驅動版國產化售價分別為27.3萬、35.4萬、40.6萬、48.7萬元。
特斯拉中國售價隨政策波動,2018年 X/ S銷量三起三落。由于2018年關稅波動幅度較大,特斯拉憑借調價體系相對靈活(主要由于直營模式)的優勢,2018年5次調價,銷量隨之大幅起落。而2019年1月初特斯拉在美國市場調低Model S/X/3 單車售價2千美元的舉措與之相似,為實現穩定銷量特斯拉以讓利方式承擔部分政府電動車稅收抵免的退坡(聯邦稅收抵免從7500美元降至 3750美元,隨后6個月進一步降至1875美元,1年后完全取消)。中國的Model 3訂單將于2019年2月開始交付,預計隨上海工廠建成落地,特斯拉在中國價格體系及銷量將趨于穩定,且成本的降低以及提貨速度的加快將帶來更多Model 3訂單。
4.3對于中國電動車市場格局:Model 3填補市場空白,錯位競爭
角度一:車型定位上,Model 3為稀缺的高端車型。由于消費群體追求車型的多樣性,汽車自歷史以來從未被定義為標準化商品。70年代以來,歐美國企業“一款車型通吃全球”的戰略幾乎從未有成功(僅部分小批量高檔車能實現),汽車市場有明顯分層,形成每一層級均有不同優勢車企的梯隊效應。電動車市場仍處起步階段,以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的中國市場為例,電動車市場分為五檔。在我國大基數、城市分級背景下,大部分電動車自主需求集中在16萬元以下價格區間,以A00級車和A0級SUV等小型車、運營用途的A級車為主,主打經濟實惠。而Model 3定位中高端,先發占據30萬以上豪華電動車市場,憑借品牌力狙擊同級別燃油車型。
角度二:特斯拉重點布局的一線及限牌城市,電動車滲透速度大于行業。行業總體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足5%,而目前深圳、杭州、北京和廣州等限牌城市純電滲透率超11%。未來隨基礎設施鋪設到位,政策進一步以牌照、路權優惠方式向電動車傾斜,特斯拉重點布局的一線及限牌城市的電動車有望步入加速滲透期。
角度三:競爭格局上,先入場,維持先發優勢。與美國僅幾家巨頭稱霸的局面不同,目前中國為電動車競爭最熱市場,近百家新能源汽車共存,開演一場成本和性能的淘汰賽。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投資額超4500億,催生一批造車新勢力,其中幾家和特斯拉同樣出生互聯網的車企(阿里系的小鵬、騰訊系的蔚來和百度系的威馬)備受關注。我們認為特斯拉已證明技術領先的事實,且傳統整車廠將迎頭趕上。但電動車企之間的競爭結果應是良性,最終將共同推動行業增長,搶占內燃車份額。
附錄1.特斯拉簡介——備受矚目的電動車造車勢力
深耕電動車領域15年。特斯拉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圖,主營業務涉及電動汽車、儲能技術、以及太陽能板制造。
附錄2.蔚來、比亞迪與特斯拉路徑有何不同?
比亞迪與特斯拉:在生產上具相似之處,比亞迪與特斯拉均較早布局電動車三電技術,打造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但比亞迪供應鏈相對封閉。兩者最大差別在產品定位、布局與目標市場上。特斯拉由豪華車下探,比亞迪由低端上探,最終在30萬級別的市場交匯,而重疊度較小,非直接競爭者。此外,特斯拉為電動車一步到位的“激進派”;比亞迪相對穩健,由燃油車逐步向電動車過渡,且兼顧純電和插電兩種技術路線。
蔚來與特斯拉:
附錄3.特斯拉重點供應商一覽
旭升股份:為特斯拉一級供應商,特斯拉為公司第一大客戶。公司以模具加工業務為基礎,逐漸延伸至鋁壓鑄業務。與特斯拉的合作始于2013年,起初公司通過小批量定制的模式進入其供應鏈,后續不斷深化合作,2018H1占比上升至60.1%(2014年為15.4%),業務收入上升至0.29億(4.17億)。公司為特斯拉供應的產品主要變速箱箱體、電池組外殼等,鋁合金壓鑄件的單車價值約3000元。
拓普集團:公司由NVH業務向輕量化底盤和汽車電子業務發展,鍛鋁控制臂已經步入收獲期??刂票凼瞧噾壹芟到y的導向和傳力元件,公司鍛鋁控制臂布局較早,產品較傳統的鑄鐵、鑄鋼、鋼板沖壓控制臂重量更輕、機械性能更好、環保更佳,單車價格約1000元,目前已經進入收獲期。16年8月公司公告稱正式成為特斯拉供應商,向特斯拉供應兩根鍛鋁控制臂、底盤結構件,單車價值約750元。
三花智控:公司是全球制冷控制元器件龍頭,切入新能源車熱管理領域。公司電子膨脹閥、四通換向閥、微通道換熱器市占率全球第一、截止閥全球第二;汽車熱膨脹閥市占率國內第一,全球第二。三花汽零為Model 3獨家供應7個熱管理零件項目,帶電磁閥的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電子油泵、油冷器、水冷板、電池冷卻器、壓塊,單車價值2000元。并且公司獨家供應Model S和X和電子膨脹閥,單車價值250元左右。
東睦股份:公司主營粉末冶金產品,通過切入汽車配件產品實現收入提升。公司是粉末冶金行業龍頭,原主要應用于家電壓縮機和摩托車,后拓展至汽配領域,帶動營業收入自2016年增長提速。此外,公司通過收購科達磁電進入新能源車用磁性材料領域。2014年,東睦股份為特斯拉配套的用于前后兩個逆變器齒輪箱殼體和前后兩個馬達終端殼體的粉末冶金零件已在試生產。2015年公司又開始為特斯拉供應ModelS兩個逆變器齒輪箱殼體和前后兩個馬達終端殼體的粉末冶金零件。
均勝電子:公司以汽車功能件起家,外購收購擴張版圖。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產汽車傳統的功能件,2011年公司收購德國PREH(空調控制等),2014年收購德國Quin(方向盤總成與內飾件總成)、2016年收購美國KSS(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和德國TS道恩(智能車聯技術專家)、2018年收購高田資產(除PSAN),形成了完善的汽車安全系統產品格局。2015年,均勝電子就已經開始為特斯拉提供電池管理系統傳感器及相關零部件。2017年,旗下普瑞(Preh)和百利得(KSS)開始協同為Model 3供應多個系統和部件,子公司KSS為Model 3供應駕駛員安全氣囊、方向盤和電池充電系統等多個系統和部件。
宏發股份:公司深耕繼電器領域30余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繼電器制造供應商。新能源汽車發展催生高壓直流繼電器需求,單車配備量多達8個。公司于2006年開始研發高壓直流繼電器產品,2012年募集8億元從事繼電器生產,目前產能達至600萬只。2016年,公司高壓直流繼電器市場份額為15%,僅次于泰科(31%)和松下(16%)。2018年,公司開始給特斯拉小批量供貨,供應快充繼電器。
長信科技: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ITO導電玻璃生產商。成立之初,公司主要生產消費電子屏產品。隨著消費電子(如手機)市場增速放緩,公司積極轉型進軍車聯網領域,布局中控系統、智能后視鏡(參股智行暢聯25%股權)等產品。2013年公司募集7.9億元于中大尺寸輕薄型觸控顯示一體化項目,2015年開始與臺灣承洺公司合作生產液晶儀表盤并供應于特斯拉,2017年公司全資收購承洺公司,承洺公司2016年度、2017年銷售收入中的90%以上均來自于特斯拉,主要供應Model S & Model X 儀表板模組,也是觸控所需膠水的唯一代理商。收購承洺公司強化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顯示屏的布局,為營收增長注入持續性。
寧波華翔:公司主營汽車內外飾件、金屬沖壓件和汽車電子產品,主要客戶有大眾、通用等。2016年公司募集25億元用于汽車輕量化(19.84億)、汽車電子(1.79億)和汽車內飾業務(3.5億)。同年,公司收購寧波勞倫斯(主營真木汽車內飾件及鋁制汽車內飾件)100%股權進入特斯拉供應鏈,寧波勞倫斯為特斯拉的一級供應商,為其供應鋁飾條,配套于Model X和Model S,2016年特斯拉收入約500萬美元。
廣東鴻圖:公司是國內壓鑄件的龍頭企業,2017年汽車類壓鑄件產品收入達63%,未來將持續受益于汽車輕量化趨勢。目前公司新設武漢、南通產能基地已經投產,形成了華南地區(高要)、華東地區(南通)和華中地區(武漢)三大基地布局,產能擴張釋放業績。公司于2014年10月與特斯拉簽約,進入其供應鏈。2017年,公司成為特斯拉的一級供應商,主要供應支架類產品,單車價值約250元。
保隆科技:公司成立之初主營排氣系統管件及氣門嘴(占比62%),后逐漸拓展至汽車胎壓監測系統(TPMS,占比24%)、輕量化結構件、智能駕駛系統等產品。公司TPMS業務前裝市場客戶有吉利、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等,將受益于2020年開始實施的乘用車強制搭載TPMS的國家標準。目前,公司為特斯拉提供TPMS產品,給Model S提供少量售后維修件。
四維圖新:公司是國內地圖行業龍頭,向ADAS和自動駕駛進軍。公司是國內首家獲導航地圖制作資質的企業(目前僅13家),為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與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基于位置的大數據垂直應用服務的提供商之一。其拳頭業務——地圖業務,以國內60%的份額穩居壟斷地位。2017年以來,公司收購杰發科技、入股中寰衛星與禾多科技,“高精度地圖+芯片+算法+軟件”的自動駕駛產業鏈全方位布局雛形已現。2014年底,公司與特斯拉達成合作,公司成為特斯拉中國的獨家導航地圖商。
中鼎股份:公司是車用非輪胎橡膠件行業龍頭,新能源車業務快速增長。公司通過內生發展、外延并購(收購美國ACUSHNET/德國KACO/法國SOLYEM等)分別占據國內國際10%與3.84%的市場份額,營收位列全球非輪胎橡膠件企業第13位,國內第一。新能源車業務占比8.5%,獲得核心密封技術,升級冷卻管路總成供應商,直接受益于液冷系統滲透加速,獲特斯拉、寧德時代訂單認可。2018年公司公告稱下屬美國ACUSHNET成為特斯拉新能源車型電池冷卻系統密封類產品的批量供應商。
文燦股份:公司主要從事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生產,用于中高檔汽車的發動機系統、變速箱系統、底盤系統、制動系統、車身結構件等。公司前五大客戶為大眾(12.7%)、特斯拉(7.17%)、長城汽車(4.16%)、奔馳(3.92%)和蔚來汽車(0.42%)。公司2014年下半年與特斯拉建立合作,為其供應車身結構件產品,并于2015 年大批量生產,2017年特斯拉收入約1.1億元,單價約136.7元。
聯創電子:公司以光學業務起步,也是國內最早進入觸摸屏領域的企業之一,后逐漸向手機鏡頭和車載鏡頭市場拓展,并布局集成電路和智能穿戴業務,形成了光學(占13%)、觸屏產品(45%)和集成電路(18%)三大業務格局。公司與Mobileye、NVIDIA和零部件巨頭法雷奧在車載鏡頭領域展開合作,并于2018年通過Mobileye 的認證,目前公司已為特斯拉批量供應車載鏡頭。
天汽模:公司主營汽車模具、沖壓件,分別占比60%/33%,主要客戶有上海通用、一汽大眾、廣汽本田、長城汽車等。2017年由于已達驗收項目規模低且部分規模較大的項目毛利率低,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7%,2018年前三季度由于投資收益大幅增加(約1億元,2017年同期為200萬元),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2%。公司目前在手訂單約30億元,但由于模具生產交付周期長且訂單金額不均衡,業績釋放程度尚不確定。公司是特斯拉的一級供應商,2014年至2017年6月公司累計簽署并交付特斯拉訂單約5000萬元,截止2018年6月,公司暫未有特斯拉新車型訂單。
南山鋁業:鋁合金是汽車輕量化趨勢下的首選材料,公司擁有完整的鋁產品產業鏈,產品原主要面向軌道交通領域,2013年公司啟動汽車板項目建設,2017年年產20萬噸中厚板項目已經穩定生產,公司成為國內首家乘用車四門兩蓋鋁板生產商。截止2018Q3,公司已為奇瑞新能源、上汽通用等供貨,新通過了國際某知名新能源汽車企業、寶馬、通用汽車等主機廠的認證,并已經開始批量供貨。
先導智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智能裝備制造商,鋰電池設備收入占比約84%。公司產品技術領先,已進入松下、三星、LG、ATL、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的供應鏈,客戶質地優異。2018年12月,公司與特斯拉簽訂協議,供應卷繞機、圓柱電池組裝線及化成分容系統等鋰電池生產設備,金額約4300萬元。
五、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5.1汽車業務拆分——預計2018/2019/2020年車型銷量為25/45/69萬輛
銷量:預計2018/2019/2020年 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 Roadster、 Semi-Truck的合計銷量分別為25/45/69萬輛。
毛利率:預計2018/2019/2020年特斯拉汽車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2.5%/25.2%/22.0%。
車型銷售營收:預計2018/2019/2020年特斯拉車型銷售營收分別為174/257/352億美元,其中Model 3營收占比由2018年的44%上升至2019年的62%。
5.2 業務總拆分—— 預計2018/2019/2020年營收同增82%/47%/37%
特斯拉處于業績上行期,預計2018/2019/2020年營收分別為214/313/428億美元,同比增長82%/47%/37%,毛利率分別為22.3%/24.7%/21.8%。
5.3 估值—— 2019年目標價$ 468.9
特斯拉系新興造車車企, 在三電領域具核心技術優勢,車型具一定品牌效應,疊加智能駕駛業務點睛,估值相對傳統整車廠存在溢價。以DCF折現法及EV/銷量為指標的可比公司法對公司股價進行估值,目標價分別為$239.0、$ 468.9。由于特斯拉仍未進入成熟階段,現金流不確定較大,且交付量極為影響市場預期,故最終采用EV/銷量指標估值結果,2019年EV/銷量指標為0.18(百萬美元/輛),對應股價468.9美元。首次覆蓋給予公司 “買入”評級。
方法一:DCF折現法。以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2.9%作為無風險利率,WACC為6.7%,目標價$239.0。
方法二:以EV/銷量為指標的可比公司法。采用EV/銷量指標對特斯拉估值,歷年特斯拉對傳統整車廠有接近10倍溢價,假設溢價收窄,2019年仍有4倍溢價,同期特斯拉EV/銷量指標為0.18(百萬美元/輛),在對應2019年44.7萬銷量下,目標價$ 468.9。
六、風險提示
“馬斯克”風險。首先,作為核心領軍人物,馬斯克在特斯拉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市場對馬斯克個人行為的解讀將反應在股價上,如2018年4月馬斯克發推特稱“特斯拉破產”(下跌5%)事件、10月起的私有化風波,均造成股價短期大幅波動。其次,馬斯克參與一系列新技術投資,從太空探索(SpaceX)到隧道鉆探(The Boring Company)和神經修復術(Neuralink),新項目可能分散馬斯克精力。
現金流壓力。隨交付量上升,特斯拉此前緊張的現金流得到一定緩釋,但后期可預見性的開支壓力大,2020年即將量產的Solar Roof、2020批量生產的Model Y、計劃推出的Semi和Roadster、 Pickup Truck,以及上海工廠及歐洲工廠的建設都影響現金流。
Model 3 產能爬坡仍需關注。自動化產線問題未得到根本性解決,目前的帳篷裝配線僅為暫行解決方案。為保障穩定毛利率,特斯拉仍需調整車型制造的自動化率,且目前帳篷裝配線無法順利解決返工和其他質量問題,特斯拉需另設的后期修復工段影響產量。
工廠和新品落地不及預期。上海工廠及歐洲工廠處建設初期,可能存在建設期過長、達產不及預期風險。Model Y、Semi和Roadster等新產品落地時間有推后風險。供給端整體存在不及預期風險。
競爭對手風險。梅賽德斯EQC、奧迪e-tron、保時捷Taycan以及捷豹路虎I-Pace、大眾ID系列等歐美系迎頭趕上;而中國自主品牌(Marvel X、比亞迪秦pro、蔚來ES8等)上探至低配版Model 3價格區間。未來傳統整車廠將在三電及智能駕駛領域加速布局,特斯拉面臨Model 3遇強勁競爭車型、傳統廠商對電動車領先者地位挑戰的風險。
整體汽車銷量增速減緩,影響電動車發展的風險。受消費增速下滑、國際貿易形勢不明等因素影響,未來汽車整體銷量可能繼續承壓。電動車雖有政策及部分自主需求加持,恐受波及。
多、空方對決對股價波動的影響。市場對特斯拉存在較大爭議,特斯拉股票一度為美國市場最大的空頭規模,多空對決影響股價穩定性。
廈門一年四季如春,不僅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好。還有國家政策好,很多國際會議或者海峽論壇都把廈門的知名度推向更高的層次,廈門在引進高端人才下了很大的功夫,只要廈門人才源源不斷涌入,發揮好特區優勢開放政策
吸引外商加大投資。廈門發展前景一片看好。就會大量的吸引外來人口涌入廈門發展創業就業。廈門的房價就會隨著人口的增長,而增長。因為廈門是一個島,土地資源有限,用于工業用地已經大量占有士地,房地產擴大的空間十分有限,看一下周邊以廈門鄰近的城市就知道了,很多開發商已經瞄準了漳州與泉州作為后期發展開發的空間,廈門未來兩年房價在政策的調控下,不可能大起大落。但是總體來說,廈門的房價依然保持堅挺。因為廈門吸引著大量北方人來廈門這邊養老休閑與度假。再加上廈門最近很多舊城改造政策快要落地生根發芽,將極大的促進廈門未來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也會吸引大量外來建筑工人與服務行業入住廈門,廈門未來的經濟生機勃勃,未來的房地產事業將蓬勃發展,但是房地產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瘋狂的漲價,因為在政策調控下,地方政府希望房地產平穩增長而不是瘋狂擴張。求穩的心態將是廈門未來房地產的趨勢。
每個人心儀的股票,標準都不同。
我來說說我的選股標準。
必須是好公司。
我對好公司的要求非常高。
第一,行業一定要在上升期。
整個行業如果都不行,那么我也不指望在夕陽行業中找到朝陽個股。
畢竟,能夠改變行業,給行業帶來第二春的企業,不是沒有,而是太少了。
第二,公司的盈利能力必須要強。
毛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必須要高。
毛利潤率決定了企業的上限,凈利潤率決定了企業的實質。
毛利潤率高,代表產品的利潤高,產品利潤高代表了可發展的空間很大,行業很好。
只有競爭特別激烈的行業,才會因為競爭壓縮毛利潤。
很多人會覺得,諸如白酒、醫美、互聯網等行業,競爭很激烈,但是其實這些市場,毛利潤率極高,行業發展空間和潛力還是極大的。
只有當行業的毛利潤率開始下降了,開始打價格戰了,整個行業才開始走下坡路。
凈利潤率,決定了公司到底賺不賺錢。
當然,不要太過在意凈利潤,凈利潤和毛利潤中間的部分,是銷售成本,或者說是市場成本。
市場成本這一塊,其實很多時候是有貓膩的,比如銷售傭金給的更好,吃回扣,利益輸送等。
不要在意凈利潤,是因為水分,但不代表凈利潤不重要。
凈利潤低的公司,很容易因為市場競爭,直接虧損,抗風險能力極差。
第三,企業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我非??粗厥袌稣加新?,或者說是行業地位。
行業欣欣向榮,企業欣欣向榮,但是市場占有率始終上不去。
這就成了風口上的豬,沒有持久的發展性。
一旦風停了,豬很容易從空中墜落。
容易摔的企業,只能賺快錢,而我不想賺塊錢,因為風險很高。
所以,一家企業的營收增長,在我看來,比起凈利潤增長更重要。
企業只要營收增長,市場占有率增長,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方法來增加自己的凈利潤。
第四,看不懂的企業不買。
實話實說,個人的認知有限,有很多企業,尤其是科技類企業,太過“玄幻”,不選擇。
很多企業的核心技術,連專利都沒有,或者說沒有太多競爭力,又是相對冷門的小眾市場,實在是看不懂。
雖說都是宣稱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但看不懂,相關資料、研報也沒有,那還是暫時不參與。
對于技術這個東西,我始終抱著敬畏之心,畢竟更新迭代太快了,而且容易被顛覆。
所以,寧可錯過,也堅決不碰這些看不懂的企業。
畢竟,不想靠運氣去賺認知范圍外的錢。
必須有資金關注。
都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錢是有時間成本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
股票的上漲,離不開資金,沒有資金的推動,股價始終是上不去的。
很多人說,好的股票,散戶買的多了,也會漲。
問題是,散戶都是做短線的,當股價不漲了就會開始拋售。
指望散戶發現企業價值,其實是挺難的,絕大多數散戶是先發現股價大漲后,才去認可價值,最終在價值高位接了盤的。
言歸正傳,大資金發現價值的能力,遠超散戶。
也就是金子發光,需要引起大資金的注意,如果大資金沒有注意到這個金子,那是金子還是沙子,還真不好說。
我們選的股票再好,資金不認可它的價值,那它就沒有價值。
那些每天成交量只有區區幾千萬的個股,建議就不要過多的討論價值了。
在這個每天5000億,高峰期輕松破萬億的市場里,有太多的眼睛在尋找價值了。
好的股票,一定會有資金關注,而且是持續關注。
所以,成交量很低迷的個股,最多只是關注,堅決不入手。
所謂的潛伏工作,還是讓人別人去做吧,資金是有時間成本的。
即便錯過了所謂的底部,也不要太可惜了。
必須要有上漲趨勢。
作為一個右側交易者,我從來不去抄底。
我認可價值,尊重價值,但我不喜歡被價值砍一刀,我不是巴菲特。
巴菲特之所以選擇左側交易,原因是資金量太大,右側交易籌碼拿不到那么多。
作為一個小散,我只需要動動鍵盤,幾秒鐘就能順利入場了,所以我沒必要潛伏。
確實,我也會對感興趣的股票做價格分析,估值分析,找到所謂的合理安全價格區。
但我發現,真正的底部,一般都會低于安全區不少。
也就是說,往往會有地下室的存在。
但我也從來不進入地下室抄底,因為能開挖地下室,要么就是資金刻意為之,要么就是存在著我所不知道的雷。
所以,為了防雷,我從來不進入地下室探秘,A股市場太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了。
如果符合好的公司,又有資金介入的話,大概率是會走出上升趨勢的。
量價與業績成長配合,部分個股可以長期處于上升通道。
選擇在個股進入上升通道后入場,是我一貫的作風。
至于如何判斷股價進入上漲趨勢,也不是很困難。
個股股價再多次下跌過程中不再創出新低,股價越過中期的均線,比如60日,120日。
股價不斷向上攀升,成交量放大,就是上升趨勢。
只買上升趨勢中的股票,是我的大原則之一。
市場環境好,資金面寬松。
最后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宏觀環境。
如果前三條都是講的如何選擇和買入我心儀的股票,那么這一條就是我做交易的大原則。
我始終相信,覆巢之下無完卵。
很多股票的上漲,是因為大環境出現問題而夭折的。
確實,有一部分股票,在大盤行情很差的情況下,依然走出了非常好看的個股行情。
但是,這類個股實在太過鳳毛麟角了。
可以說,都是幸存者偏差,都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即便是企業非常好,資金很關注,股價也在上升通道中,一旦大環境變差,大盤行情走熊,我依然會選擇減倉,甚至清倉。
經歷過幾輪熊市,我明白,市場隨時可能會給你致命一擊,一旦補跌起來,也是非??植赖?。
資金面寬松的情況下,垃圾的股票也會因為資金的輪動而出現階段性上漲。
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優質的公司也會突然遭受到部分市場資金的突然抽離,出現斷崖式下跌,資金的踩踏,然后一蹶不振。
正如不去抄底下跌趨勢中的個股一樣,我也不會在市場大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選擇逆流而上。
畢竟,作為一名小散,我無法影響市場,只能被動的跟著市場漲漲跌跌。
資金離場的時候,我也沒法讓它們回來,更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回來。
即便優質上市公司可以穿越牛熊,我還是幻想著自己可以躲過熊市,最大程度的把握時間價值。
畢竟,整個投資市場里,并不是只有股票一種玩法,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可以讓我去參與,本金需要有一定的流動性。
冒險主動去吃套,等待時間來拯救,不僅浪費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對于自己本身來說,也是多了一份煎熬。
而我并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最后做個總結。
在市場大環境好的情況下,選擇優質的上市公司,跟著資金一起入場,享受上升趨勢給到的價格回報。
這就是我心儀的股票投資策略。
平時,管好自己的手,耐心的等待這樣的機會出現。
再差的市場環境,資金都會做出一輪吃飯行情,也就是說,一年有一次小機會。
平均兩到三年,就會有一次小牛市,而平均七到八年,就會有一次大牛市。
牛市里,符合條件的股票非常多,可以盡情的去馳騁沙場。
而熊市里,不符合條件的震蕩市里,不妨放下股票,放眼全市場。
投資的機會無處不在,選對時間,踩準節奏,才是最最重要的。
節后什么板塊都不會短期爆發一波30%的漲幅?。?!
短期一個板塊漲幅30%是什么概念?就拿券商這種板塊來說,龍頭股必然是翻倍的大行情,中位數應該是漲幅在50%左右,大盤不夸張的說上漲個300點左右,你覺得節后有可能嗎?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別說節后爆發了,節后能不能上漲都是一個未知數,雖然按這么多年統計的概率來算節后上漲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歷史不就是用來打破的。經過節前兩個月的調整我也相信節后應該會有一波反彈行情的,但是究竟如何,不走出來誰也不敢100%保證。
截止到今天為止,外圍整體還是比較好的,雖然美國出了一個王炸,但是美股表現的還是非常頑強的。這點真是要慶幸我們當時沒有開盤,不然不知道要跳水多少點呢?這就是散戶為主的情緒市場和成熟市場的區別。
對于節后我覺得反彈是可以小小的期待一下的,但是要求也不要太高,僅僅只是反彈而已。
根據陸股通披露的持股信息顯示,當前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超過15%的一共有27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國瓷材料、科博達、索菲亞、東方雨虹、美亞光電、華測檢測、八方股份、啟明星辰、先導智能、生物股份、杰瑞股份、泰格醫藥、迪安診斷、埃斯頓、方正證券、恩捷股份、洽洽食品、格力電器、上海機場、宏發股份、美的集團、大族激光、康龍化成、三花智控、中科創達、邁瑞醫療以及捷佳偉創。
最近6個交易日,6月1日陸股通凈流入資金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東方雨虹、美的集團、三一重工、韋爾股份、寧德時代;5月31日凈流入最大的前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東方雨虹、隆基股份、貴州茅臺、北方稀土、立訊精密;5月28日凈流入最大的前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美的集團、寧德時代、陽光電源、長春高新、華友鈷業;5月27日凈流入最大的前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格力電器、陽光電源、貴州茅臺、中國平安、京滬高鐵;5月26日凈流入最大的5家上市公司: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招商銀行、興業證券、興業銀行;5月25日凈流入最大的5家上市公司: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五糧液、興業銀行。
而最近外資天量搶籌,指的是5月25日-27日這三個交易日,分別凈流入247億、118億、195億,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貴州茅臺,前五排行榜次次登榜,其次是中國平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各登榜2次,其他均登榜1次。
若是分析外資流入情況,不能以單個交易日、幾個交易日進行分析,還是要以階段進行分析,比如從陸股通持股前27家上市公司中發現,陸股通最喜歡的是國內高景氣成長、優質“賽道”中的優質上市公司,若是從持股金額分析,前20位分別是: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招商銀行、五糧液、寧德時代、中國中免、中國平安、恒瑞醫藥、格力電器、平安銀行、隆基股份、邁瑞醫療、海天味業、東方雨虹、藥明康德、長江電力、愛爾眼科、三一重工與分眾傳媒,均是各行各業的龍頭上市公司、優質上市公司,不但經營穩定,還是成規模的上市公司。
從整體情況分析,外資最喜歡的是A股的優質上市公司。
關于宏發股份股票和宏發股份股票為什么一直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本文由admin于2022-08-14發表在明發財經網,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laserphotopaper.com/zazhi/4548.html
有話要說...